挽曾秬

憶昔垂髫見我初,英英氣宇陋童烏。 誰知白玉樓徵記,遽使丹山鳳失雛。 訃入庭闈深慨惜,詩傳朝野共嗟吁。 何由高擘匡廬石,爲勒遺文立墓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憶昔垂髫:回憶起年幼時。垂髫,指兒童,因爲古代兒童不束髮,頭髮下垂。
  • 英英氣宇:形容人的氣質英俊,氣度不凡。
  • 陋童烏:指普通的兒童。烏,烏鴉,比喻普通。
  • 白玉樓徵記:傳說中天上的樓閣,徵記指徵召的文書。這裏比喻曾秬被天命召去。
  • 遽使丹山鳳失雛:突然使得鳳凰失去了幼雛。丹山鳳,指鳳凰,比喻高貴的人。
  • 訃入庭闈:訃告傳到家中。庭闈,指家中的庭院。
  • 詩傳朝野共嗟吁:詩篇傳遍朝廷和民間,大家都嘆息。
  • 高擘匡廬石:高高地舉起匡山的石頭。匡廬,指廬山。
  • 爲勒遺文立墓隅:爲了刻寫遺留下來的文章而在墓旁立碑。勒,刻。

翻譯

回憶起年幼時初次見到你,你的英俊氣質遠超普通兒童。誰知天命竟如此迅速地召你而去,就像鳳凰突然失去了幼雛。訃告傳到家中,深感惋惜,你的詩篇傳遍朝廷和民間,大家都嘆息不已。我多麼希望能在廬山上高高舉起一塊石頭,爲你刻下遺留下來的文章,立在墓旁。

賞析

這首輓詩表達了對曾秬早逝的深切哀悼和對其才華的極高評價。詩中,「英英氣宇陋童烏」一句,既是對曾秬童年時期非凡氣質的讚美,也預示了他未來的不凡。而「白玉樓徵記,遽使丹山鳳失雛」則巧妙地運用了神話傳說,表達了詩人對曾秬被天命過早召去的無奈和悲痛。最後兩句則寄託了詩人對曾秬的深切懷念,希望能在廬山上爲其立碑,讓後人銘記其才華和貢獻。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輓詩。

夏原吉

明江西德興人,遷湖廣長沙府湘陰,字惟哲。洪武二十三年舉人。入太學,擢戶部主事。永樂初進尚書,主持浙西、蘇、鬆治水事。布衣徒步,日夜經劃。七年,兼攝行在禮部、兵部、都察院事。十九年,以諫帝北征沙漠,繫獄。二十二年,成祖死,仁宗即位,獲釋。累進太子少保、兼少傅,尚書如故。宣宗即位後,以舊輔益親重。漢王高煦反,原吉與楊榮勸帝親征平叛。宣德五年,卒官。歷事五朝,外掌度支,內預機務,爲政能持大體。卒諡忠靖。有《夏忠靖公集》。 ► 2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