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適嘉興次韻答鮑仲孚先生

· 袁華
于越敗吳於欈李,兵交豈意古今同。 傷心遺老風塵際,舉目河山草莽中。 白骨似霜秋滿野,大星如月晝行空。 獨憐鮑叔偏如我,對客揮毫目送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於越:古地名,今浙江紹興一帶。
  • 欈李:古地名,今浙江嘉興一帶。
  • 遺老:指前朝的舊臣或老人。
  • 草莽:指荒野,比喻民間。
  • 白骨似霜:形容戰亂後屍骨遍野,景象淒涼。
  • 大星如月:形容夜晚天空中的星星異常明亮,如同月亮一般。
  • 鮑叔:指鮑仲孚,詩中的次韻答者。
  • 目送鴻:目送大雁南飛,常用來形容離別之情。

繙譯

在古代,於越之地曾敗吳國於欈李,戰爭的交鋒,古今何其相似。 看到那些心碎的舊朝遺老在風塵中掙紥,擧目望去,河山之間盡是荒蕪。 戰亂後的白骨如同鞦霜遍佈野外,夜晚的星星亮如白晝的月亮。 唯獨可憐鮑叔,他與我如此相似,對著客人揮毫作詩,目光卻隨著南飛的大雁遠去。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古代戰事的廻顧,抒發了對戰亂後荒涼景象的深切哀愁。詩中“白骨似霜鞦滿野,大星如月晝行空”以淒美的意象描繪了戰後的慘狀,表達了對和平的渴望和對戰亂的痛恨。末句“獨憐鮑叔偏如我,對客揮毫目送鴻”則巧妙地將個人情感與時代背景結郃,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及對時侷的無奈。

袁華

明蘇州府崑山人,字子英。工詩,長於樂府。洪武初爲蘇州府學訓導。有《可傳集》、《耕學齋詩集》。 ► 5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