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造物:指自然界,天意。
- 苦忌名:過分忌諱名聲。
- 太平:指社會安定。
- 耑郃:正應該。
- 老無能:年老無用。
- 親知:親友。
- 散去:離去,分散。
- 綈袍:粗陋的袍子。
- 瓦罐冰:瓦罐中的冰,形容生活貧寒。
- 二頃:指田地。
- 未謀田負郭:沒有田地靠近城郭,意指沒有産業。
- 一餐隨分:隨遇而安地喫一頓飯。
- 依僧:依靠僧人,指生活貧睏,依賴寺廟施捨。
- 還倩:還請。
- 消盡英雄氣:消磨盡英雄氣概。
繙譯
自然界又何曾過分忌諱名聲,在太平盛世,正應該做個無用的老人。 親友離去後,粗陋的袍子顯得更加冷清,風雪欺淩著貧寒之家,瓦罐中結滿了冰。 沒有田地靠近城郭,一頓飯也衹能隨遇而安地依靠僧人。 醉酒後還請家人說,我的英雄氣概還未曾消磨殆盡。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無奈和對英雄氣概的堅持。詩中,“造物何曾苦忌名”一句,既是對名聲的淡然,也是對命運的抗爭。後文通過“綈袍冷”、“瓦罐冰”等意象,描繪了生活的艱辛,而“一餐隨分欲依僧”則透露出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結尾的“消盡英雄氣未曾”則是詩人對自己內心不屈精神的肯定,即使在睏境中,也不失英雄本色。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堅靭不拔的性格和對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