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王寺

鄮嶺名如鷲嶺傳,剎竿無恙已千年。 地雄南土居三佛,山盡東溟倚半天。 宸翰香浮高閣表,巖泉清出老鬆前。 遊人自覺虛生白,猶覓神光上客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鄮嶺:地名,在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
  • 鷲嶺:指印度靈鷲山,佛教聖地。
  • 剎竿:寺廟前的旗杆,常用來象徵寺廟的存在。
  • 宸翰:帝王的筆跡,這裏指皇帝的題字。
  • 巖泉:山岩間的泉水。
  • 虛生白:形容心境空明,無雜念。
  • 神光:指佛光或神聖的光輝。

翻譯

鄮嶺的名字如同印度的靈鷲山一樣傳頌,寺廟前的旗杆已經屹立了千年。 這片土地在南土中地位顯赫,有三尊佛像,山脈向東延伸至海洋,倚靠在半空中。 皇帝的題字香氣四溢,高閣之上,山岩間的泉水在老鬆前清澈流淌。 遊客們心中空明,無雜念,彷彿還能在客船上尋找到神聖的光輝。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鄮嶺的壯麗景色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通過對比鄮嶺與印度靈鷲山,強調了鄮嶺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詩中「剎竿無恙已千年」一句,既表現了寺廟的歷史悠久,也隱喻了佛教文化的傳承不息。後文通過對皇帝題字、山泉、老鬆等元素的描寫,進一步以景抒情,表達了遊客在此地感受到的寧靜與神聖。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明代詩人烏斯道對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讚美。

烏斯道

元明間浙江慈溪人,字繼善。烏本良弟。與兄俱有學行。長於詩,意興高遠,飄逸出羣。尤精書法。洪武初得有司薦,爲永新縣令,有惠政。後坐事謫戍定遠。放還,卒。有《秋吟稿》、《春草齋集》。 ► 3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