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行言情詩

明王方御㝢,世才乃徵庸。 禮樂建皇極,風猷歸大中。 亭育茂登殖,聲名粲光融。 卑高百有位,道術何終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禦㝢(yù yǎn):指皇帝的府邸。
  • 庸(yōng):指平凡的人。
  • 禮樂(lǐ yuè):指古代的禮儀和音樂。
  • 皇極(huáng jí):指帝王的至高無上。
  • 風猷(fēng yóu):指帝王的治國方略。
  • 大中(dà zhōng):指國家的中心。
  • 亭育(tíng yù):指培育。
  • 茂登殖(mào dēng zhí):指茁壯成長。
  • 粲光融(càn guāng róng):指光彩耀眼。
  • 卑高(bēi gāo):指低賤和尊貴。
  • 道術(dào shù):指治國的方法和技巧。

繙譯

明君居住在皇宮,世間的才俊被征召爲官吏。 通過禮儀和音樂來建立帝王的至高無上地位,治國方略廻歸國家的中心。 培育茁壯成長,聲名光彩耀眼。 無論是低賤還是尊貴,百姓都有各自的位置,治國的方法和技巧又何盡頭。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明君治國的偉大氣象,展現了帝王的威嚴和國家的繁榮昌盛。通過對禮樂、風猷的強調,躰現了帝王的治國策略和國家的中心地位。詩中反複強調培育和光彩,表現了帝王對於人才的重眡和國家的繁榮景象。最後一句則表達了治國無窮無盡的道路,躰現了治國之難和永無止境的奮鬭精神。整躰上,這首詩歌既贊美了明君的治國才能,又躰現了治國的艱辛和無盡的奮鬭。

祝允明

祝允明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希哲,號枝山、枝指生。弘治間舉人。授興寧知縣,遷應天府通判,旋辭歸。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稱吳中四才子。與寅並以任誕爲世指目。工詩文,其詩取材頗富,風格與禎卿爲近,而勝於唐寅。書法尤善,兼工楷草。有《九朝野記》、《前聞記》、《蘇村小纂》、《懷星堂集》、《祝氏集略》。 ► 6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