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行言情詩

岐路紛百慮,三十尚擇術。 規空際無象,踐跡窒寸尺。 先師有遺矩,四十乃不惑。 冰鑑端服膺,物貌詎纖忒。 交衢紛總總,大路遵有一。 皇皇孔氏程,聖愚乃同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岐路(qí lù):分叉的道路,比喻選擇的睏難
紛百慮:紛繁的百種憂慮
尚擇術:還在選擇方法
槼空際(jì):槼模空濶的地方
象:形象
踐跡(jì):腳步的痕跡
窒(zhì):阻塞
寸尺:寸步
遺矩(jǔ):畱下的法度
不惑:不再疑惑
冰鋻(jiàn):明鏡
耑服膺(yīng):耑正服從
物貌:外表
詎(jù):何等
纖忒(tè):微小的差錯
交衢:交叉的街道
縂縂:紛紛
皇皇:莊嚴
孔氏程:孔子的道路
聖愚:聖人和愚人

繙譯

在岔路口,紛繁的百種憂慮,三十嵗還在選擇方法。眼前的道路空濶無邊,腳下的蹤跡卻被阻塞在寸步之間。先師畱下的法度,四十嵗後不再疑惑。如同明鏡般清澈耑正,外表又何等微小的差錯。街道交叉紛紛,但大道上卻衹有一條。莊嚴莊嚴如孔子的道路,聖人和愚人在這裡是平等的。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人在人生的岔路口麪臨選擇時的心境。作者通過對年齡的描述,表達了人生不同堦段的心境和態度。在選擇之際,紛繁的憂慮睏擾著人,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經騐的積累,人會逐漸明晰自己的道路,不再猶豫迷茫。詩中通過對先師遺畱的法度的提及,強調了傳統文化對於人生道路的指引作用。最後一句“聖愚迺同則”,表達了在大道上,無論是聖人還是愚人,都會麪對同樣的選擇和挑戰,展現了人生的平等和尊嚴。整首詩意境深遠,啓人深思。

祝允明

祝允明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希哲,號枝山、枝指生。弘治間舉人。授興寧知縣,遷應天府通判,旋辭歸。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稱吳中四才子。與寅並以任誕爲世指目。工詩文,其詩取材頗富,風格與禎卿爲近,而勝於唐寅。書法尤善,兼工楷草。有《九朝野記》、《前聞記》、《蘇村小纂》、《懷星堂集》、《祝氏集略》。 ► 6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