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八詩後鄙懷不能己巳伏枕呻吟再成八律共前什計十六章輒命使者焚之几筵次公有靈當爲我擊節三神之頂浮一大白

才名伯仲世爭奇,並握隋和照海湄。 大野正看儀鳳日,荒郊俄遇泣麟時。 惟應翰墨留千載,盛有文章落四夷。 燁燁雞林傳賞遍,懸金寧俟國門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伯仲:兄弟之間的次序,比喻不相上下。
  • 隋和:指隋侯之珠與和氏之璧,兩者都是珍貴的寶物。
  • 海湄:海邊。
  • 儀鳳:鳳凰的儀態,比喻傑出的人才。
  • 泣麟:傳說孔子見麟而泣,因爲麟是仁獸,象征著吉祥,但出現在亂世,孔子因此感到悲哀。
  • 翰墨:筆墨,指書寫和文學創作。
  • 四夷:古代對中原以外各族的蔑稱,泛指邊遠地區。
  • 爗爗:光亮、燦爛的樣子。
  • 雞林:古代地名,位於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南,這裡可能指代某個地方或文化中心。
  • 懸金:懸賞,這裡指作品的價值被廣泛認可。
  • 國門:國家的門戶,這裡指國家的認可或官方的評價。

繙譯

才名不相上下,世人爭相稱奇,我們共同擁有如隋侯之珠和和氏之璧般的才華,照耀在海邊。 在大地上,我們正期待著鳳凰般的傑出人才,卻在荒郊野外遭遇了孔子見麟而泣的時刻。 衹有通過筆墨,我們的作品才能流傳千年,我們的文學成就遍佈四方。 在雞林之地,我們的作品被廣泛傳頌,光彩奪目,無需等待國家的認可,其價值已被世人所知。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和同輩才華的自豪,以及對文學成就的自信。詩中通過“隋和照海湄”、“儀鳳日”、“泣麟時”等意象,展現了詩人對才華的珍眡和對時代的感慨。後兩句則直接贊美了他們的文學作品能夠流傳千古,被廣泛傳頌,無需官方的認可,其價值自然顯現。整首詩語言華麗,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文學創作的無限熱愛和對作品價值的堅定信唸。

胡應麟

明金華府蘭溪人,字元瑞,號少室山人,更號石羊生。萬曆間舉人,久不第。築室山中,購書四萬餘卷,記誦淹博,多所撰著。曾攜詩謁王世貞,爲世貞激賞。有《少室山房類稿》、《少室山房筆叢》、《詩藪》。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