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畫山水歌

杜陵一疋好東絹,韋郎上植鬆兩幹。唐寅今如曹不興,有客乞染淞江綾。 前山如笑後如怒,疏林如風密如霧。黯黯渾疑隔千里,蜿蜿忽辨緣溪路。 黑雲冱蒼梧,丹霞標赤城。壯哉畫工力,九州通尺屏。 兩厓遠立觢兩角,一道空江浸寥廓。吳綾本自淞水剪,誰把淄澠辨清濁。 茅齋傍江絕低小,羨爾高居長自好。今年吳地幾魚鱉,看畫轉覺心熱惱。 黃金壺中一斗汁,我欲濡毫映手溼。莫教童子誤攐翻,忽使癡龍攜雨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唐寅(táng yín):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 疋(pǐ):古代長度單位,相儅於一丈。 韋郎(wéi láng):指唐寅。 曹不興(cáo bù xīng):指曹操不興盛。 淞江綾(sōng jiāng líng):指淞江的綾帛。 緣谿路(yuán xī lù):沿著谿流的路。 沍(hù):寒冷。 蒼梧(cāng wú):蒼天和高山。 丹霞(dān xiá):紅色的霞光。 尺屏(chǐ píng):指畫幅。 兩厓(liǎng yái):兩座山峰。 浸寥廓(jìn liáo kuò):浸沒在遼濶的景色中。 吳綾(wú líng):吳地的絲綢。 淞水(sōng shuǐ):淞江。 淄澠(zī miǎn):指清濁不分。 茅齋(máo zhāi):茅草覆蓋的小屋。 魚鱉(yú biē):指魚和龜。 濡毫(rú háo):沾溼毛筆。 攐繙(qiān fān):亂塗亂畫。 癡龍(chī lóng):指唐寅自稱的筆名。

繙譯

唐寅畫山水歌

杜陵一匹優質細膩的東方絲綢,韋郎在上種植了兩棵松樹。如今的唐寅,如同曹操那般不再興盛,有客人請求他用淞江的絲綢染色。

前麪的山峰像是在笑,後麪又像在憤怒,稀疏的樹林如同風一樣,濃密的如同霧一般。隂沉沉的景色讓人懷疑隔著千裡,曲曲折折地辨認出谿流旁的小路。

烏雲籠罩著蒼天高山,紅霞映照著赤城。畫工的力量真是了不起,畫作通達九州大小。

兩座山峰遙遙相對,一條空曠的江水浸沒在遼濶的景色中。吳地的絲綢原本是從淞江剪下的,如今卻分不清淄水和澠水的清濁。

茅草覆蓋的小屋靠近江邊,羨慕你高居自在自得。今年吳地的魚和龜有多少,看著畫作讓人感到心熱煩躁。

黃金壺中有一鬭酒,我想要沾溼毛筆來作畫。不要讓孩子們誤塗亂畫,突然讓愚昧的龍帶著雨水出現。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寅在畫山水時的情景,通過生動的描寫展現了唐寅的畫作和他的心境。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意象,表現出唐寅對自然景色的獨特感悟和對藝術的熱愛。整首詩意境優美,富有詩意,展現了唐寅作爲一位文學家和畫家的才華和情感。

祝允明

祝允明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希哲,號枝山、枝指生。弘治間舉人。授興寧知縣,遷應天府通判,旋辭歸。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稱吳中四才子。與寅並以任誕爲世指目。工詩文,其詩取材頗富,風格與禎卿爲近,而勝於唐寅。書法尤善,兼工楷草。有《九朝野記》、《前聞記》、《蘇村小纂》、《懷星堂集》、《祝氏集略》。 ► 693篇诗文

祝允明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