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聞汪司馬避暑焦山有寄

隨緣瓢笠又東林,玉觀瑤臺望欲沈。 長憶鳳翔千仞上,不知龍臥大江心。 名將日月題丹洞,賦擁雲霞列翠岑。 倘覓戴逵溪畔宅,秋風回棹是蘭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瓢笠(piáo lì):指僧侶的行囊,這裡借指行腳僧人。
  • 玉觀(yù guàn):指道觀,道教的廟宇。
  • 瑤台(yáo tái):神話中神仙居住的地方,這裡比喻高遠的地方。
  • 鳳翔(fèng xiáng):比喻高飛,這裡指高遠的志曏或境界。
  • 龍臥(lóng wò):比喻隱居或潛伏。
  • 丹洞(dān dòng):指道士脩鍊的地方,也指仙境。
  • 翠岑(cuì cén):青翠的山峰。
  • 戴逵(dài kuí):東晉時期的隱士,這裡指隱居的地方。
  • 蘭隂(lán yīn):指蘭花的隂影,這裡可能指隱居地的幽靜之処。

繙譯

隨著緣分,我帶著行囊再次來到東林,玉觀和瑤台倣彿在渴望中沉沒。 長久地懷唸那高飛的鳳凰,卻不知潛伏的龍藏於大江之心。 名聲如同日月照耀著丹洞,詩篇如雲霞般環繞著青翠的山峰。 如果能在戴逵隱居的谿畔找到一処宅院,鞦風中歸舟將是蘭花的隂影。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高遠境界的追求。詩中,“隨緣瓢笠又東林”展現了詩人隨遇而安的豁達態度,“玉觀瑤台望欲沈”則表達了對超凡脫俗生活的渴望。後兩句通過對“鳳翔”與“龍臥”的對比,抒發了對高遠志曏與隱逸生活的雙重曏往。結尾処提到“戴逵谿畔宅”和“鞦風廻櫂是蘭隂”,則進一步以隱士戴逵的居所和蘭花的幽靜,來象征詩人內心的甯靜與追求。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優美,表達了詩人對理想生活的深切曏往。

胡應麟

明金華府蘭溪人,字元瑞,號少室山人,更號石羊生。萬曆間舉人,久不第。築室山中,購書四萬餘卷,記誦淹博,多所撰著。曾攜詩謁王世貞,爲世貞激賞。有《少室山房類稿》、《少室山房筆叢》、《詩藪》。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