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胥江上峽至韶陽作

繞城三面水,湞武合南流。 虎戰空多壘,狐鳴總一丘。 攻堅元下策,間道本陰謀。 多謝青燐影,長含漢月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湞(zhēng):水名,即今湖南省長沙市境內的湘江
  • 武(wǔ):水名,即今湖南省長沙市境內的瀏陽河
  • 韶陽(sháo yáng):地名,指今湖南省長沙市境內的韶山

翻譯

從湞江上游到韶陽之間, 城市周圍三面環水,湞江和武江匯合向南流去。 虎兵戰鬥的堡壘很多,狐狸的叫聲總是從同一座小山傳來。 攻城的方法原本是下策,暗道纔是真正的謀略。 感謝青燐的光影,長久地沐浴在漢代的月光秋色中。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一個地方的景色和歷史,通過描寫水流、山川、戰爭等元素,展現出一種古代城市的風貌和歷史滄桑。詩中運用了虎、狐等動物形象,增加了詩歌的生動性和意境。作者通過對自然景觀和歷史事件的描繪,表達了對歷史的緬懷和對自然的讚美之情。整體氛圍莊嚴肅穆,給人以歷史的沉澱感和自然的清幽感。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