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口

江從沙口小,樹漸老榕多。 風向夕微冷,水含秋始波。 黃花隨處得,白鳥有時過。 一艓浮沉去,無人知棹歌。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沙口(shā kǒu):河流的入海口處。
  • 榕(róng):指榕樹,常綠喬木。
  • 黃花:指開着黃色花朵的植物。
  • 一艓(yī lì):一隻小船。

翻譯

江水從沙口細小地流淌,樹木漸漸變老,榕樹枝繁葉茂。微風吹來,夜晚略感涼意,河水中泛起初秋的波瀾。到處都能看到盛開的黃花,偶爾有白色的鳥兒飛過。一隻小船在水面上漂浮前行,無人知曉划船者的歌聲。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一個寧靜而美麗的江邊景色,通過描寫沙口處的風景和生活,展現了大自然的寧靜與生機。詩人以簡潔的語言,將江水、樹木、花鳥、小船等元素融入詩中,展現出一幅寧靜而優美的畫面,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好。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