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嶺西愈憲孫使君

諸道聲華首嶺西,崧臺高與使君齊。 英雄只可推京口,風雅何曾在浣溪。 錦石每勞三日望,玉琴多向七星攜。 風流我亦能酣放,相逐山公唱大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嶺西(lǐng xī):指嶺南地區,即今天的廣東、廣西等地。 崧台(sōng tái):傳說中的一座高山。 京口(jīng kǒu):指南京城。 浣谿(huàn xī):古代地名,也指一種音樂曲調。

繙譯

送給嶺西的瘉憲孫使君 各路名士都以嶺西爲首,崧台的高度與使君齊平。 英雄之才衹能被推崇於京口,風雅之氣何曾在浣谿。 每每登高錦石,三日仰望遠方;常常攜帶玉琴,與七星共度美好時光。 風雅之流,我也能盡情釋放,與山公一同漫步在大堤上歌唱。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嶺西地區的景色和儅地名士的贊美之情。詩中通過對嶺西地區的山川和名士的描繪,展現了一種風雅之氣,表達了詩人對嶺西地區的景色和人文的喜愛之情。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簡潔明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文的熱愛之情。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