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行曲

向夕旗幡四面收,天鵝吹罷上更樓。 三軍一夜陰傳箭,螢火無光月不流。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向:朝着;旗幡:旗幟;收:收回;天鵝:指軍隊的號角;更樓:高樓;陰:暗中;傳箭:傳遞消息;螢火:指用火把傳遞信息的方式;無光:沒有光亮;月不流:指月光不明亮。

翻譯

夕陽西下,四面收起旗幟,號角聲停息在高樓上。整夜間,三軍暗中傳遞消息,火把的光芒消失,月光黯淡無光。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軍隊行軍的情景,通過暗示軍隊在夜間行進的艱辛和隱祕性。詩中運用了夕陽、旗幟、號角、火把和月光等元素,展現了軍隊行軍時的壯麗場面和神祕氛圍。整體氛圍幽暗而凝重,給人以一種神祕而肅穆的感覺。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