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自廣至韶江行有作

何人咆哮擘龍門,蕩踏千厓似有痕。 韶石可憐非斧鑿,天然生得一峯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咆哮(páo xiào):大聲吼叫。
  • (bò):劈開。
  • 龍門:傳說中的一個地名,也指險要的地方。
  • 蕩踏(dàng tà):跋涉。
  • 千厓(qiān yái):千山。
  • 韶石(sháo shí):指韶山,即嶽麓山。
  • 斧鑿(fǔ záo):用斧子和鑿子。
  • (zūn):高聳。

翻譯

有誰在龍門大聲吼叫,劈開千山,彷彿留下了痕跡。韶山的石頭可憐,不是經過斧鑿,卻自然生長出一座高聳的峯巒。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秋日行至韶江時的壯麗景象,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展現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壯美。詩人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龍門的奇峻,千山的廣袤,以及韶山的石頭所具有的獨特之美。整首詩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敬畏和讚美之情。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