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壽八首

英宗北狩返鸞旂,花萼雙懸日月輝。 大隗何曾迷聖馭,單于終是畏天威。 榆河雨急龍時嘯,湯嶺秋高雪已飛。 此度文孫重出塞,無人更解白登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英宗:宋徽宗趙佶的諡號,即英宗。
  • 鸞旂(luán qí):傳說中鳳凰的旗幟。
  • 大隗(wěi):指古代傳說中的賢臣大隗。
  • 單于(chányú):古代匈奴、鮮卑、突厥等遊牧民族的首領。
  • 榆河(yú hé):古代地名,今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
  • 龍時:龍的時候,指龍出現的時候。
  • 湯嶺(tāng lǐng):古代地名,今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
  • 文孫(wén sūn):指古代傳說中的勇士文孫。

翻譯

天壽八首

英宗北歸,鳳凰旗幟高懸,如日月輝映花瓣。大隗從未背棄聖明的駕馭,而單于終究畏懼天威。榆河上龍呼之聲響徹雲霄,湯嶺秋高雪花飄飛。這一次,文孫再度出塞,無人能解釋白登圍的奧祕。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英宗北歸的壯麗場景,通過對歷史人物和地名的描寫,展現了古代帝王的威嚴和神祕。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表達了對英宗的讚美和對歷史的追憶,展現了古代文人對英雄和帝王的敬仰之情。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