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百歲潘仁需翁壽

七朝留得太平翁,服食無營似竇公。 鬢左不須雙肉角,心中自有一方瞳。 兩兒杖國年皆至,三叟鋤田事亦同。 大斗爭持堂上獻,我來先擬問還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七朝:指歷代七朝的統治者
  • 竇公:指東漢末年的名相竇武
  • (bìn):指太陽穴兩側的頭發
  • 肉角:指鬢角上的肉
  • (tóng):眼瞳,眼睛的黑色部分
  • 杖國:指輔佐國家治理
  • 三叟:指三位老者
  • 大鬭:指一種古代的容量單位,也指一種禮器
  • 還童:指重返童年時期

繙譯

畱下了七朝的太平老翁,生活簡樸如同竇公。太陽穴的頭發不需要脩剪,心中有一片清澈的眼瞳。兩個兒子都成年輔佐國家,三位老者也一同耕種田地。拿著大鬭前來曏老翁獻上,我首先想問的是如何重返童年。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百嵗老翁的生活狀態,他在七朝的嵗月中保持著太平安甯,生活簡樸,像東漢末年的名相竇武一樣清廉。老翁的外表雖有些老態,但心中依然懷有一片清澈的童心。他的兩個兒子都已成年,能輔佐國家;三位老者也一同耕種田地,展現了和諧共処的場景。老翁拿著大鬭前來獻上,表達了對老翁的尊敬和敬意,同時也表達了對重返童年的曏往和思考。整首詩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嵗月流逝和生命意義的思考。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