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爲白下禪師壽

十丈山茶與海榴,枝枝從不與春秋。 生憎寶掌空長命,每見湘累欲白頭。 比興總超唐手筆,丹青兼得晉風流。 杖人高弟真慚我,佛祖叢中不可留。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白下禪師:白下是佛教名山,禪師指佛教的高僧。
  • 十丈山茶:指高大的山茶樹。
  • 海榴:一種海濱生長的植物,花朵美麗。
  • 湘累(xiāng lěi):指湘江的水。
  • 比興(bǐ xìng):比擬。
  • 唐手筆:指唐代的書法風格。
  • 晉風流:指晉代的文學風格。

翻譯

在白下的禪師壽辰上, 高大的山茶樹和美麗的海榴, 它們的枝枝從來不隨着春秋更替而改變。 雖然我不喜歡長壽的寶掌,卻空有長命, 每次看到湘江的水便想要變白頭。 我比擬的手法總是超越唐代的書法, 我的畫筆也能夠兼得晉代的文學風格。 我這位杖人高弟,真讓我感到慚愧, 在佛祖的叢林中,我不能久留。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禪師在白下慶壽的場景,通過描繪山茶樹和海榴的不變,表達了禪師超脫於世俗變遷的境界。詩人以自己的長壽之感,對生命的無常和歲月的流逝進行了深刻的思考,展現了對佛教禪宗中長壽的虛無感。通過比興唐代書法和晉代文學風格,表現了詩人對自己文學藝術的自信和追求超越的精神。整首詩意境深遠,表達了對生命和藝術的思考,展現了詩人對禪宗境界的嚮往和追求。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