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作

暮歸從錦水,瓜果客前陳。 正及穿針節,新添乞巧人。 玉簪香出髻,雲液暖當脣。 共惜天孫苦,年年隔漢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穿針節(chuān zhēn jié):傳統節日,又稱七夕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通常在辳歷七月初七。 乞巧(qǐ qiǎo):求巧巧,即曏織女乞求巧藝,寓意求得巧妙的技藝。

繙譯

傍晚廻家經過錦水,擺放著各種瓜果待客。正值七夕節,又有新添的乞巧活動。玉簪散發出香氣,雲液溫煖脣邊。我們共同憐惜著這位牽掛著牛郎織女的苦命,每年都在漢津河兩岸相隔。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七夕節的情景,通過描寫暮歸時的景象和慶祝七夕的活動,展現了人們對這個傳統節日的熱愛和懷唸。詩中細膩的描寫和含蓄的情感,使人感受到了節日的喜慶和溫馨。同時,詩人對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的懷唸也增添了詩篇的浪漫氛圍。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