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陳獻孟

烏蠻灘水接牂牁,汝上橫槎爲伏波。 東粵詩從西粵好,左江愁比右江多。 持觴日日傾鸚鵡,學射朝朝試橐駝。 歸覲高堂當歲晏,白頭相望在浮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牂牁(páng kē):古代地名,今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一帶。
  • 伏波(fú bō):指水流湍急,波濤洶湧。
  • 東粵(dōng yuè):指廣東省。
  • 西粵(xī yuè):指廣西壯族自治區。
  • 左江(zuǒ jiāng):指西江,流經廣西壯族自治區。
  • 右江(yòu jiāng):指東江,流經廣東省。
  • 持盞(chí zhǎn):擧盃。
  • 傾鸚鵡(qīng yīng wǔ):指傾斟酒盃。
  • 試橐駝(shì tuó tuó):指練習射箭。
  • 歸覲(guī jìn):指廻家拜訪長輩或上級。
  • 浮羅(fú luó):指浮羅山,位於今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

繙譯

在烏蠻灘水與牂牁交滙処,你在船上橫搭著木橋,水流湍急如伏波。東粵的詩歌和西粵一樣美好,但左邊的江河愁緒比右邊的更多。每天擧盃傾斟酒盃,每天練習射箭。廻家拜訪長輩時,我們白發蒼蒼相對於浮羅山。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烏蠻灘水與牂牁交滙処的景象,表現了東粵和西粵的美好,以及左江和右江的不同之処。詩中通過擧盃傾斟、練習射箭等日常生活細節,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家鄕的眷戀之情。最後以白發相對於浮羅山作爲結尾,表達了嵗月的流逝和對家鄕的深情厚意。整首詩意境優美,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家鄕和生活的熱愛之情。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