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讓

豫子元非刺客人,青笄亦復識天倫。 襄君未肯誅塗廁,國士繇來重漆身。 三躍自應教出血,二心端欲愧爲臣。 悲風亂激汾橋水,長使行人淚滿巾。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豫讓(yù ràng):古代人名,屈大均所作詩中的虛構人物,非真實歷史人物。 青笄(qīng jī):古代女子髮髻的一種裝飾物。 襄君(xiāng jūn):指襄王,春秋時期晉國的國君。 塗廁(tú cè):指污穢之地。 繇(yáo):指被派遣。 汾橋(fén qiáo):地名,汾水上的一座橋。

翻譯

豫子元並不是一個刺客,他也認識青笄這位賢淑的女子。 襄王並沒有下定決心處死那個污穢之地的人,但國士豫子元卻自告奮勇前去替他完成這個任務。 他三次躍起,自願讓自己受傷流血,內心卻想着如何辜負君臣之義。 悲涼的風吹亂了汾水上的橋,長久以來讓路過的行人都擦乾眼淚。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豫子元的忠誠和勇敢,他不顧自身安危,自告奮勇去完成襄王的任務,展現了忠臣的風範。詩中的意象清晰,情感真摯,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展現了豫子元內心的掙扎和忠誠。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忠臣的讚頌和對忠誠的歌頌。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