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族父國子先生七十又一壽作

耳聾休嘆鹿皮翁,肉角生時聽自聰。 菰米食甘何用白,芙蕖衣好不嫌紅。 能歌風雅惟三楚,解注離騷是八公。 分我枕中鴻寶術,青絲丫髻兩還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鹿皮翁:指耳朵像鹿角一樣長的老人。
  • 菰米(gū mǐ):一種水生植物的種子,可以食用。
  • 芙蕖(fú qú):指一種水生植物,形容其花朵美麗。
  • 三楚:指楚國的三個地方,表示能歌善舞。
  • 離騷(lí sāo):屈原的代表作,也指高超的文學才能。
  • 枕中鴻寶術:指在枕頭下藏有寶貴的秘術。
  • 青絲丫髻:指黑發的年輕女子。

繙譯

耳朵聽不清的老人,從小就聰明伶俐。喫著簡單的食物,穿著樸素的衣服卻不嫌棄。擅長歌舞的有三楚之才,能寫出像離騷那樣優美的詩篇。分享給我枕下的寶貴秘訣,讓我重新變成年輕的少女。

賞析

這首詩是爲一位七十一嵗壽辰而作的祝壽詩。通過描繪老人的形象和生活狀態,表達了對老人智慧和經歷的尊重和贊美。詩中運用了古代文學常見的對比手法,將老人的耳聾與早年的聰明相對比,突出了嵗月的變遷和生命的不同堦段。整首詩簡潔明了,意境優美,展現了作者對長者的敬意和對年輕時光的懷唸之情。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