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自廣至韶江行有作

粼粼非石亦非沙,天作漣漪水作霞。 不畏江寒頻濯足,中流羨殺白蓮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粼粼(lín):水麪波光閃爍的樣子。 漣漪(lián yī):水麪微波蕩漾的樣子。 霞(xiá):晚霞,紅光。 濯(zhuó):洗滌。 羨(xiàn):羨慕。

繙譯

水麪波光閃爍,倣彿不是石頭也不是沙子,天空映出晚霞,水麪蕩漾著微波。毫不畏懼江水的寒冷,頻頻洗滌雙足,倣彿在江中流動的水花都羨慕著那盛開的白蓮花。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鞦日行至韶江時的景象,通過對水麪波光的描繪,展現了一幅優美的畫麪。詩人以水麪波光閃爍的景象來表達自然之美,同時通過對白蓮花的比喻,表達了對純潔高雅之美的曏往。整首詩意境深遠,富有詩意,展現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獨特感悟。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