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宴集三閭書院即事

海岸猶餘積雪光,春寒絕不似炎方。 鶯聲亦有江南好,梅蕊從無塞北香。 五柳春秋空甲子,三閭歌舞是東皇。 嘉辰宴會良難得,且共銜杯到夕陽。
拼音

所属合集

#正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海岸(hǎi àn):海邊的岸邊。 炎方(yán fāng):指炎熱的地方。 鶯聲(yīng shēng):指杜鵑鳥的鳴叫聲。 梅蕊(méi ruǐ):梅花的花蕾。 塞北(sài běi):北方邊塞地區。 五柳(wǔ liǔ):指五柳樹。 三閭(sān lǘ):古代傳說中的三閭國,也指書院名。 甲子(jiǎ zǐ):指六十年爲一個甲子。 東皇(dōng huáng):指東方的皇帝。 嘉辰(jiā chén):美好的時光。 銜杯(xián bēi):舉起酒杯。

翻譯

海岸上還殘留着積雪的光輝,早春的寒冷絕不像炎熱的地方那樣。杜鵑鳥的鳴叫聲也有江南的美好,梅花的花蕾從未有過塞北的芬芳。五柳樹在春秋之際依舊空空如也,三閭書院的歌舞是爲了東方的皇帝。這樣美好的時光和宴會實在難得,讓我們一起舉杯共飲,直到夕陽西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早春時節在三閭書院舉行宴會的場景。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現了海岸上殘雪的光輝和春寒不似炎熱的情景,同時也展現了南方的美好和北方的清寒之別。詩中運用了梅花、杜鵑鳥、五柳樹等意象,展現了不同地域的特色。最後,詩人以共飲的方式,表達了對美好時光的珍惜和享受。整首詩意境優美,富有詩意。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