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聞竹枝

竹枝本是三巴曲,流入湖湘調更悲。 風俗變來從屈宋,千秋哀怨一相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三巴(sān bā):指古代巴蜀地區,即今天的四川地區。
  • 湖湘(hú xiāng):指洞庭湖和湘江一帶。
  • 風俗(fēng sú):指習俗、風氣。
  • 屈宋(qū sòng):指屈原和宋玉,兩位古代文學家。
  • 千鞦(qiān qiū):指千年。
  • 哀怨(āi yuàn):指悲傷和怨恨。
  • 相思(xiāng sī):指互相思唸。

繙譯

在湖湘之間傳來竹枝的悲愴曲調,原本是起源於巴蜀地區的曲子,如今卻變成了湖湘地區的調子。隨著時代的變遷,風俗也發生了改變,千年來的悲傷和怨恨,化作了一段段相思之情。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竹枝曲在湖湘地區傳唱的情景,表達了時代變遷和人情滄桑的主題。竹枝曲原本是巴蜀地區的音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風俗習慣的變化,它流入湖湘地區,成爲了儅地人的樂曲。詩人通過這首詩,展現了對歷史文化的傳承和變遷的思考,同時也表達了對愛情和相思之情的感慨。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