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董華亭手卷

董公真跡世間希,博取錙銖更典衣。 書畫未充三日腹,文章長得百年飢。 求仁豈是專求粟,採義何嘗但采薇。 悔使黃金如糞土,暮齡生計益全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董公:指董源,唐代著名書法家。
  • 錙銖(zī zhū):古代小錢幣單位,泛指微小的財物。
  • 典衣:指優美的衣服。
  • 三日腹:指三天的飢餓。
  • 百年飢:長期的貧睏。
  • 求仁:追求仁愛之道。
  • 專求粟:衹追求物質財富。
  • 採義:追求正義。
  • 但採薇:衹追求微小的快樂。
  • 黃金如糞土:形容黃金在某些情況下變得毫無價值。
  • 暮齡:晚年。
  • 生計益全非:生活狀況變得更加糟糕。

繙譯

董源的真跡在世間難得一見,爲了獲取微薄的報酧而換取華美的衣服。書畫未能填飽肚子三天,文字卻能支撐百年的貧睏。追求仁愛豈是衹追求物質財富,追求正義又何嘗衹是追求微小的快樂。後悔讓黃金變得如同糞土一般不值錢,晚年的生活狀況變得更加糟糕。

賞析

這首古詩通過對董源的生活境遇進行描寫,表達了對於追求高尚品德和正義的重要性,以及對於物質財富和享樂的反思。詩人通過對比書畫藝術與文字的不同價值,以及對於真正的財富和幸福的思考,表達了對於人生價值觀的深刻思考。整首詩意境深遠,啓人深思。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