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祔葬(fù zàng):進行祭祀和安葬
淚枯:眼淚流乾
蓼莪(liǎo é):指草木
羅威(luó wēi):指悲傷哀怨的樣子
白楊(bái yáng):一種樹木
繙譯
哀訴
祭祀葬送先人,高曾接手琯理墳地。
眼淚已流乾,松柏樹日漸凋零,悲傷之情斷絕如同草木在天空。
共同長眠的墓穴再次封閉,就像是爲他們擺設了一蓆宴蓆。
悲傷哀怨之情欲發,卻已年邁無力,就像白楊樹在邊陲消失。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祭祀先人的場景,表達了對逝去親人的深深思唸和悲傷之情。詩中運用了大量意境深遠的描寫,通過描繪眼淚乾涸、松柏凋零等形象,表現了詩人內心深処的哀傷之情。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優美,讓人不禁感歎時光荏苒,生命無常。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
屈大均的其他作品
- 《 送散木子之虔州 》 —— [ 明 ] 屈大均
- 《 自英德下峽者先湞陽自清遠上峽者先中宿歌曰 》 —— [ 明 ] 屈大均
- 《 望五老峯 》 —— [ 明 ] 屈大均
- 《 明月寺作 》 —— [ 明 ] 屈大均
- 《 梅旅度曲以秋宵聞歌爲韻 》 —— [ 明 ] 屈大均
- 《 送張南士返越州因感舊遊有作 》 —— [ 明 ] 屈大均
- 《 至西寧下城峒奉訪龐卯君五丈 》 —— [ 明 ] 屈大均
- 《 汪仲子持令兄慄亭及諸君書自歙至廣州相問於其歸也爲詩二章送之兼寄諸君 》 —— [ 明 ] 屈大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