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謁(yè):拜見。
- 北嶽廟:供奉北嶽恆山的廟宇。
- 鬱盤:形容山勢高聳,氣勢磅礴。
- 河朔:黃河以北地區。
- 柴望:古代祭祀山川的儀式。
- 靈旗:指祭祀時使用的旗幟。
- 水德:古代五行學說中,北方屬水,故稱水德。
- 穹石:高大的石頭。
- 神功:神靈的功力。
- 四嶽: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古代認爲四嶽是天子的象徵。
- 真拜:真正的拜祭。
- 秩比三臺:古代官職等級,三臺指三公,即太尉、司徒、司空。
- 寓公:指在外的官員。
- 率然:迅速的樣子。
- 元爾陣:指北方的軍事陣勢。
- 風雨淨遙空:形容風雨過後,天空格外明淨。
翻譯
北嶽廟高聳於河朔之地,古今皆稱雄偉,千秋以來舉行柴望之禮,儀式尊崇。黑色的靈旗展開,象徵着北方的水德,白色的高大石頭顯現出神靈的功力。雖然尊同四嶽,但並非真正的拜祭,官職等級與三公相比,卻是在外的官員。聽說北方的軍事陣勢迅速而有力,難道就沒有風雨過後,天空格外明淨的時候嗎?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北嶽廟的雄偉氣勢和古代祭祀的莊嚴場面,通過對北嶽廟的讚美,表達了對古代文化的敬仰。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如「鬱盤」、「靈旗」、「穹石」等,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同時,通過對「四嶽」、「三臺」等官職等級的提及,反映了作者對古代政治制度的瞭解和思考。最後,以「風雨淨遙空」作結,寓意深遠,表達了作者對和平與明淨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