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冠蓋: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車蓋,借指官吏。
- 科頭:不戴帽子,形容不拘禮節。
- 偃蹇:高聳的樣子。
- 蒼茫:遼闊無邊的樣子。
- 岱色:指泰山的景色。
- 江夏舊黃童:指黃香,東漢時期的著名文學家,因其年少時即有文名,被稱爲「黃童」。
翻譯
在漢朝的都城,官吏們的帽子和車蓋如同彩虹一般絢爛,而我卻選擇高枕無憂地隱居在青山之中,道路依舊未盡。我的雄辯之談在稷下學宮中引起轟動,新創作的語句也隨着齊東的傳頌而流傳。我不戴帽子,高聳地站立,與天風相合,手持柺杖,站在遼闊無邊的蒼茫之中,泰山的景色在眼前顯得空曠。中興時期的名士傳記中,我知道你,江夏的舊時黃童,依然被人們所銘記。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漢朝都城之外的隱居生活,以及他在文學和辯論上的成就。詩中「漢京冠蓋自如虹」與「高枕青山道未窮」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作者對繁華世界的超然態度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後兩句則通過「科頭偃蹇天風合」和「倚杖蒼茫岱色空」展現了作者的豪放不羈和對自然的熱愛。結尾提及「江夏舊黃童」,既是對黃香的致敬,也暗示了作者對自己文學成就的自信。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讚美和對文學成就的自豪。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貞的其他作品
- 《 張中貴談武廟時事有感 》 —— [ 明 ] 王世貞
- 《 重過張太學因贈二首 》 —— [ 明 ] 王世貞
- 《 和尚磯在採石道士洑在蘄水小孤中立焉 》 —— [ 明 ] 王世貞
- 《 追補姚元白市隱園十八詠玉林 》 —— [ 明 ] 王世貞
- 《 題趙承旨陶令像鮮于太常歸去來辭贈致政太宰楊公 》 —— [ 明 ] 王世貞
- 《 省坐無賴閲雜冊花草禽鳥凡十六色各成一絶漫題其後 其十四 燕 》 —— [ 明 ] 王世貞
- 《 寄陳子兼提學 》 —— [ 明 ] 王世貞
- 《 送助甫使君赴河西 》 —— [ 明 ] 王世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