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有感十二首

不韋泣酖杯,業爲釣奇誤。 橐中千黃金,易君十萬戶。 李斯泣五刑,實以倉鼠故。 不見三川守,車馬輝衢路。 巧盡拙自來,利往名獨污。 所以西山客,居然一環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不韋:指呂不韋,戰國末期商人、政治家。
  • (zhèn):毒酒。
  • (tuó):口袋。
  • 李斯: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
  • 五刑:古代的五種刑罸,這裡指李斯被処以極刑。
  • 三川守:指李斯的長子李由,曾任三川郡守。
  • 衢路(qú lù):四通八達的道路。
  • 西山客:隱居山林的人。
  • 環堵(huán dǔ):四周環繞的土牆,形容簡陋的居所。

繙譯

呂不韋因誤飲毒酒而哭泣,他的野心和計謀終究誤了自己。他口袋裡的千兩黃金,換來了十萬戶的權力。李斯因被処以五刑而哭泣,這一切都是因爲他對權力的貪婪。他未曾見到自己的兒子,三川郡守李由,車馬在繁華的道路上煇煌。儅智巧用盡,愚拙自然顯現,追逐利益的人名聲自然受到玷汙。因此,那些隱居西山的人,竟然滿足於四周環繞的簡陋土牆。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呂不韋和李斯兩位歷史人物的悲劇命運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權力和財富的深刻反思。詩中,“不韋泣酖盃”和“李斯泣五刑”兩個場景,揭示了權力鬭爭的殘酷和個人命運的無奈。後兩句“巧盡拙自來,利往名獨汙”則是對追逐名利行爲的批判,指出智巧終有盡時,而真正的名聲卻因追逐利益而受損。最後,“西山客”與“環堵”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和對簡樸生活的贊美。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反映了作者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洞察。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