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子西牛卒於富春輓詩三章

· 成鷲
講席依山主也賓,虛堂弔影幻耶真。 身隨廣柳歸南海,夢入華胥別富春。 伏枕題詩遺密友,蓋棺勷事有門人。 何由識得先生面,雲散長空月一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霍子西牛:人名,具體身份不詳。
  • 富春:地名,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
  • 講席:講學的席位,指講學的地方。
  • 山主:指山中的主人,這裏可能指霍子西牛。
  • 虛堂:空蕩的堂屋,指空無一人的房間。
  • 弔影:對着自己的影子憑弔,形容孤獨。
  • 幻耶真:是幻覺還是真實。
  • 身隨廣柳:指人死後用廣柳車(古代運送棺材的車)運送。
  • 歸南海:指霍子西牛的遺體被運回南海,可能是其故鄉。
  • 夢入華胥:指進入夢境,華胥是古代傳說中的理想國。
  • 別富春:與富春告別。
  • 伏枕:臥牀不起。
  • 密友:親近的朋友。
  • 蓋棺勷事:指人死後的事情,勷(xiāng)事,即喪事。
  • 門人:弟子,學生。
  • 識得先生面:見到先生的面容。
  • 雲散長空月一輪:比喻先生的形象如雲散後的明月,清晰可見。

翻譯

講學的席位依傍着山,主人與賓客已不再,空蕩的堂屋中,我對着自己的影子憑弔,這是幻覺還是真實?你的身體隨着廣柳車歸於南海,你的夢卻進入了華胥國,告別了富春。臥牀不起時,你留下了詩句給親近的朋友,而你的喪事則有你的學生們來操辦。我如何才能見到先生的面容呢?就像雲散後長空中那輪明月一樣清晰。

賞析

這首作品是對已故友人霍子西牛的輓詩,表達了深切的哀悼和懷念之情。詩中通過「講席依山」、「虛堂弔影」等意象,描繪了友人離世後的空寂與淒涼。後句以「身隨廣柳歸南海」和「夢入華胥別富春」對比現實與夢境,突顯了生死離別的無奈與虛幻。結尾的「雲散長空月一輪」則是對友人高尚品格的讚美,將其比作雲散後清澈明亮的月亮,表達了對其永恆的懷念與敬仰。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