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孔徵君

· 成鷲
住世不必丹砂牀,清心寡慾歲月長。應世不必風雲會,功成名遂身須退。 遁世不必潁水濱,良田方寸無囂塵。君不見墩山之下孔巢父,遠溯尼山稱鼻祖。 出身事業繼蕭曹,中年歸隱稱三高。教子一經紹家學,二難矯若雲中鶴。 大兒仲謀次士龍,文章道德繩乃翁。我翁當今正黃耇,高風傳遍時人口。 晚年好道禮金仙,尋僧卜築溪橋邊。祇園布金推長者,閒來更纈東林社。 玉麈風生四座清,地爐火熱蚯蚓鳴。高談話到日西夕,策杖歸來問耕織。 運籌聲與讀書聲,燈下兒孫笑不停。盡道我翁真矍鑠,地上行仙解行樂。 井榦桐飄一葉初,我翁壽考懸雕弧。朝來洗爵勸翁飲,沉醉風前花似錦。 醉摘花枝插鬢邊,參差笑倒東林禪。曰翁真似龐居士,了得心空須及第。 一門盡入選官場,滿牀牙笏卜諸郎。留將選佛一句話,不妨獨步還高誇。 墩山看似壽山高,慧炬雙輝長不夜。
拼音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