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錢塘姚洎韜

· 成鷲
山僧欲向錢塘去,逢人便問錢塘路。識得錢塘一個人,此心光向錢塘住。 錢塘人物能幾何,紅塵隊裏肩相摩。塵中得有姚公子,一麟已足何須多。 公子今年二十九,身長七尺才八斗。新詩出篋珠玉光,揮毫落紙龍蛇走。 曾從定遠事戎軒,斑衣萬里奉晨昏。華頂蓮花見開闔,蠶叢鳥道曾攀援。 將星一夜騎箕去,悽斷天風下高樹。悲歌驚起廣陵濤,壯心留得西征賦。 漫攜書劍下江南,殊方何地可臂驂。細柳將軍新虎帳,東林野老破茅庵。 茅庵野老睡初熟,推出枕頭舒兩足。結束腰包事遠遊,楖?橫擔行彳亍。 行彳亍,路多岐,欲去未去心先疑。殷勤借問姚公子,前途夷險誰知之。 姚君大笑向予說,大道條條直如發。老僧能去復能來,到處名山長薇蕨。 師行秋正深,來春我當發。兩人相遇莫相期,夜夜長天共明月。
拼音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