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黃汪千惠茗

· 成鷲
老僧長齋三十年,眼前世味皆腥羶。清泉白石供飲漱,濃華澹薄殊天淵。 年來衰病且消渴,地爐活火時烹煎。非無村茶及野荈,入口羞澀如戈鋋。 我聞武夷之山山九曲,三十六峯名洞天。中間草木蘊靈氣,紫茸綠葉生春前。 山人摘茶帶星月,提筐歸去凌朝煙。風時火候髮香味,心靈手敏通經權。 三瞻四顧方什襲,奇貨可居稀入廛。知音千里遠相訪,杖頭罄解青蚨錢。 一朝馳入大庾嶺,真香真色猶新鮮。老僧內熱脣齒燥,聞名注想空垂涎。 多謝主人黃叔度,散步行歌來日暮。袖中分得建溪春,留與枯禪作甘露。 千頃汪波見素心,兩腋清風滌煩慮。驚起林間病渴人,相呼相喚吃茶去。
拼音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