蜃樓歌

· 成鷲
天空海闊波不興,浴日浴月百寶生。海濱老人雙眼明,昨宵仰見營室星。 帝命海若修乾城,六丁六甲胥效靈。騎箕傳說版築鳴,吳剛伐柯聲丁丁。 扶桑若木爲棟楹,龍宮珊瑚裝畫屏。天孫雲錦交疏櫺,空中樓閣隨目成。 千尺百尺通杳冥,瑤臺璇室差可京。玉堂金馬意所輕,便欲埃風予上徵。 排闥直入掉臂行,雲霞接足飛騰騰。俛視下界如蒼蠅,終朝僕僕昏不停。 隨人啄腐還吞腥,焉知大魚化爲鵬。六月一息九萬程,何時與爾徙南溟。 佇立久視中屏營,天門乍闔鳥西傾。繁華寂寞如轉睛,重樓複道歸太清。 中星熠熠雲英英,諦觀乃是大蛤精。鼓吻吐氣成幻形,老人自歌還自聽。 黿鼉睡熟喚不醒,醒來但見桑田變滄海,高岸爲谷深爲陵。 迷樓綺閣今何在,銅駝荊棘分縱橫。乾城終古長如此,何須東海訪蓬瀛。
拼音 朗读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