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珠江太史還京過大通話別賦此以贈

· 成鷲
白衣留卻別大顛,玉帶輸將還野禪。兩人可一不可再,古今浩浩爭流傳。 何如珠江鄭太史,早向儒門契宗旨。金鱗躍出鳳池頭,親見龍顏動歡喜。 大通古寺塪井蛙,泥塗汨沒隨魚蝦。一聲打鼓送官客,笑殺城中白鼻騧。 由他笑,由他罵,智珠擎出請酬價。等閒不值半文錢,用時光照四天下。 不落有,不落空,不在西,不在東,只在當人掌握中。 何用留衣與留帶,木樨花下來香風。
拼音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