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鄭母崔氏

· 史謹
身寄閨房七十年,偶嬰斯疾竟長捐。 羅幃空掩梧桐月,泉室寒封薜荔煙。 黃鵠有歌傳死後,採鸞窺鏡憶生前。 束芻未及升堂置,目斷湖山一惘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悼唸。
  • 鄭母崔氏:鄭家的母親,姓崔。
  • 身寄閨房七十年:指崔氏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家中度過。
  • 偶嬰斯疾:偶然得了這種病。
  • 竟長捐:最終去世。
  • 羅幃:羅制的帳幕。
  • 梧桐月:梧桐樹下的月光,常用來形容孤寂或哀愁的氛圍。
  • 泉室寒封薜荔菸:泉室指墳墓,薜荔菸指墓地周圍的植物和菸霧,形容墓地的淒涼。
  • 黃鵠有歌傳死後:黃鵠指天鵞,這裡比喻崔氏,有歌傳死後指她的美德和事跡會在她去世後被傳頌。
  • 採鸞窺鏡憶生前:採鸞指美麗的女子,窺鏡指照鏡子,憶生前指廻憶崔氏生前的美麗和風採。
  • 束芻未及陞堂置:束芻指綑綁的草,陞堂置指放在堂上,這裡表示未能及時悼唸。
  • 目斷湖山一惘然:目斷指目光所及之処,湖山指美麗的景色,一惘然指心中感到無限的悵惘。

繙譯

悼唸鄭家的母親崔氏,她一生七十載大多在閨房中度過,偶然患病最終離世。羅帳空空,梧桐樹下的月光顯得格外孤寂,墳墓被寒氣和薜荔的菸霧所籠罩。她的美德和事跡將在她去世後被傳頌,美麗的身影在鏡前廻憶生前。未能及時悼唸,目光所及的湖山美景也讓人心中感到無限的悵惘。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鄭母崔氏的深切悼唸和對她一生的贊美。詩中通過“羅幃空掩梧桐月”和“泉室寒封薜荔菸”等意象,營造出一種淒涼而美麗的氛圍,反映了崔氏生前的孤寂和死後的淒美。後兩句則通過“黃鵠有歌傳死後”和“採鸞窺鏡憶生前”來表達對她美德的傳頌和對她生前美麗的廻憶,充分展現了詩人對逝者的敬仰和懷唸之情。

史謹

明蘇州府崑山人,字公謹,號吳門野樵。洪武中謫居雲南,以薦爲應天府推官,遷湘陰縣丞。罷官後,僑居南京。性高潔,喜吟詠,工繪畫。築獨醉亭,賣藥自給。有《獨醉亭詩集》。 ► 4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