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削籍:指被革職或除名。
- 秣陵:古地名,今南京。
- 相知:知心的朋友。
- 斧鉞:古代的兵器,這裏比喻刑罰或懲罰。
- 齒衣冠:指保持士大夫的身份和地位。
- 離思:離別的思緒。
- 私憂:個人的憂慮。
- 微官:小官,低微的官職。
翻譯
被革職回到東方,告別秣陵的知心朋友們。 [明]安希範
君主的恩典總是深厚,我的愚鈍本分也自知安然。 幸得寬容未受刑罰,怎敢再奢望保持士大夫的身份。 離別的思緒纏繞着千頭萬緒,個人的憂慮涌起無數端緒。 要知道,臨別時的淚水,並非因爲留戀那微不足道的官職。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安希範在被革職東歸之際,對君主的感激、對朋友的告別以及對未來的憂慮。詩中,「主聖恩常厚」體現了詩人對君主的忠誠與感激,「臣愚分固安」則自謙地表達了自己的本分與安然。後兩句「幸蒙寬斧鉞,敢復齒衣冠」展示了詩人對寬容的感激,同時也表達了對失去士大夫身份的無奈。最後兩句「離思縈千緒,私憂起萬端。須知臨別淚,不爲戀微官」則深刻描繪了詩人內心的複雜情感,離別的痛苦與對未來的憂慮交織,而這一切並非因爲留戀官職,而是對人生變遷的感慨。整首詩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對世事變遷的深刻感悟。

安希範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小范,號我素。萬曆十四年進士。授行人,遷禮部主事,改南京吏部。二十一年疏請復高攀龍、吳弘濟官,以獎忠良,並嚴諭閣臣無挾私植黨。帝怒斥爲民。在家鄉參與東林講學之會。有《天全堂集》。
► 108篇诗文
安希範的其他作品
- 《 凊和三日與高存之冒雨入桐城竹塢紀事 》 —— [ 明 ] 安希範
- 《 屏居山中忽聞先帝賓天不勝哀感恭賦以志攀髯之戀 》 —— [ 明 ] 安希範
- 《 削籍南歸瞿沈二膳部蔣祠部傅太常陳蔡二民部于比部携舟追送龍江雪中分得風字 》 —— [ 明 ] 安希範
- 《 龍山詠可盤巖 》 —— [ 明 ] 安希範
- 《 武康卜居 其七 》 —— [ 明 ] 安希範
- 《 人日昌平道中晚行 》 —— [ 明 ] 安希範
- 《 七月既望過圻村訪蔡金風適衝寰翁至同登龍山尋幽谷釣臺諸勝晚留小酌泛月而歸 》 —— [ 明 ] 安希範
- 《 乾元遇李一了江文谷二隱者 》 —— [ 明 ] 安希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