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鄭珠江給諫

· 成鷲
天上金門客,林間白社人。 風雲供吐納,鸞鳳露精神。 近識潛龍躍,寧同尺蠖伸。 文章超哲匠,出處邁羣倫。 拾芥科名早,登瀛物望新。 履聲繩祖武,磚影軼前塵。 董筆推良史,潘輿有老親。 木天曾注籍,桂浦暫閒身。 舉世爲形役,惟公得性真。 杯棬方愛日,風樹忽經春。 懷古今猶昨,匡時德有鄰。 報恩終報國,憂道不憂貧。 握手相知晚,論心惜別頻。 上方留笑語,北闕返詞臣。 山靜宜孤鶴,時清見一麟。 封章欣入直,飛札笑逃秦。 拜命嘉平臘,題詩上巳辰。 求聲中宿應,學步少陵陳。 點檢溪橋約,沉吟粵海濱。 問年吾老矣,七十尚迷津。
拼音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