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陳牧止孝廉招遊南園舟中與龐若雲張直諮諸子同賦

· 成鷲
山居寡所歡,終年破茅屋。 何物攖我情,鳴禽朝出谷。 昨夜夢殊佳,晨興理盥沃。 故人書適至,開緘再三讀。 曰有南園翁,瓜蔬招近局。 高興發無端,客來應不速。 駕言遵枉渚,微風飽船腹。 笑語忘主賓,形骸混僧俗。 十里稻花香,山川悅心目。 人境漸以遐,仙源互開闔。 野犬吠一聲,豁然見松竹。 維舟就廣蔭,引客登崇陸。 黑壤錯丹葩,文材雜散木。 曲折避榛蕪,俛仰隨樸樕。 亂後舊亭榭,猶存數叢菊。 下臨放生池,出入饒水族。 菱芡自浮沉,海潮遂停畜。 坐來風雨過,輕寒襲巾服。 靜對溪雲生,細數鳧鷖浴。 不覺遠煙暝,山廚具蔬簌。 雕胡盈瓦盤,藜羹勝粱肉。 茗苦井泉甘,何事醽與醁。 野人有真性,大道無可欲。 靈蛇嘗欲飢,偃鼠易知足。 但願澹無營,枯腸稱饘粥。 洗鉢臨清流,黑甜眠曲錄。 與世任平懷,無門亦無毒。 提起竹篦子,何嘗有背觸。 多謝賢主人,茲恐遊不數。 安得半把茅,溪邊深結築。 當年折腳鐺,誓願追芳躅。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