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龜峯:山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爲當時的一處名勝。
- 石畔:石頭旁邊。
- 茵:墊子或褥子,這裏形容草地如茵,即草地柔軟如墊。
- 鬆陰:松樹的樹蔭。
- 故址:舊址,指張文獻公祠的遺址。
- 苔鎖:苔蘚覆蓋。
- 殘碑:殘破的石碑。
- 歲月深:時間久遠。
- 鐵胎:指鑄造的鐵像。
- 遺素像:留下未上色的雕像。
- 金鑑:金屬鏡子,比喻明察秋毫。
- 丹心:忠誠的心。
- 登臨:登山臨水,泛指遊覽山水。
- 眺望:遠望。
- 追懷:懷念過去。
- 風度:風範氣度。
翻譯
丞相的祠堂在哪裏可以尋覓?在龜峯山石旁,草地如茵。松樹的樹蔭下,故址歷經風霜,顯得古老;苔蘚覆蓋着殘破的石碑,歲月深沉。萬古流傳的鐵像,留下了未上色的雕像;千秋萬代,金鏡般明察,書寫着忠誠的心。登上高處遠望,懷念過去,那風範氣度依舊照耀古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丞相祠堂的遺址,通過對自然景觀的細膩刻畫,表達了對歷史人物的敬仰與懷念。詩中「龜峯石畔草如茵」與「鬆陰故址風霜古」等句,既展現了祠堂遺址的靜謐與古老,又隱喻了丞相的歷史地位與不朽精神。結尾的「風度依然照古今」更是強調了丞相風範的永恆與深遠影響。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對歷史人物的一種深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