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後因述所憶

別路寒山外,佳期皓月邊。 如何今夜夢,仍作想夫憐。 葉已題紅去,人空在眼前。 淒涼抱柱意,零落採蕭篇。 有恨春偏老,無書雁不傳。 蠶絲終自結,荷露豈成圓。 易隔相思地,難忘離恨天。 因思解佩日,翻憶獻璫年。 倦繡情仍劇,懷春思未捐。 晚風垂柳暗,初日映霞鮮。 弱益花前媚,顰生病後妍。 妝成嬌似鳳,人競指如仙。 價並時年重,心俱白日懸。 錦衾歡伴宿,鴛縷喜同牽。 珍重三更棗,踟躕一夜眠。 因緣真好惡,去住得迍邅。 自別眉端月,長乖足下蓮。 秋蘭正堪把,愁絕爲誰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佳期:美好的時光。
  • 想夫憐:思唸丈夫的憐愛之情。
  • 葉已題紅:指書信已經寄出。
  • 抱柱意:指堅守承諾的決心。
  • 採蕭篇:古代詩歌的一種,此処指詩篇。
  • 蠶絲:比喻情思。
  • 荷露:荷葉上的露珠,比喻美好的事物難以長久。
  • 解珮:解下珮帶的飾物,比喻離別。
  • 獻璫:獻上珍貴的玉璫,比喻贈送珍貴之物。
  • 顰生:皺眉,形容憂愁。
  • 三更棗:三更時分喫的棗子,此処指深夜的思唸。
  • 迍邅:睏頓,艱難。
  • :摘取。

繙譯

分別的路在寒山之外,美好的時光在明亮的月光下。爲何今夜的夢中,依舊充滿對丈夫的思唸與憐愛。書信已經寄出,人卻依舊在眼前。心中充滿了淒涼和堅守承諾的決心,詩篇中也透露出零落之感。春天本應充滿生機,卻因恨意而顯得老去,沒有書信傳來,雁兒也無法傳遞消息。情思如蠶絲般纏繞,美好的事物如荷葉上的露珠,難以長久。雖然分別了,但相思之地難以忘懷,離別的痛苦依舊難忘。想起解下珮飾的那天,又廻憶起贈送珍貴玉璫的嵗月。刺綉時的情感依舊強烈,春天的思唸未曾減少。晚風中的垂柳顯得暗淡,初陞的太陽映照出鮮亮的霞光。花前的柔弱更添娬媚,病後的皺眉更顯妍麗。妝扮完成後嬌豔如鳳,人們爭相指點如仙子。價值與時代竝重,心意如白日般明亮。錦被中歡愉地相伴入眠,鴛鴦線喜樂地共同牽扯。珍重深夜的思唸,一夜輾轉難眠。因緣真是好惡難辨,去畱都顯得艱難。自從分別後,眉間的月光已不再,足下的蓮花也已走遠。鞦天的蘭花正可摘取,卻因愁絕而不知爲誰而摘。

賞析

這首作品深情地表達了對遠方愛人的思唸與離別的痛苦。詩中運用了許多富有象征意義的自然景物,如寒山、皓月、鞦蘭等,來增強情感的表達。通過對美好時光的廻憶和對離別痛苦的描繪,詩人展現了對愛情的執著與不捨。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讀來令人動容。

伍瑞隆

伍瑞隆,字國開,號鐵山,晚號鳩艾山人。香山(今中山)人。弱冠補弟子員。明熹宗天啓元年(一六二一)解元。明思宗崇禎十年(一六三七)副榜。初授化州教諭,修《高州府志》,以信史稱,擢翰林院待詔,遷戶部主事,再遷員外郎,管倉場。十五年,任河南大梁兵巡道,旋署藩臬兩司。謝病歸。南明紹武帝立,拜太僕寺正卿。明亡,隱居邑之鳩艾山中。卒年八十二。善詩書畫,有《臨雲集》、《闢塵集》、《金門草》、《白榆草》、《石龍草》、《雩樂林草》、《懷仙亭草》、《鐵遂草》、《賦草》、《遊樑草》、《少城別業近草》、《鳩艾山人賦》等。清康熙《香山縣誌》卷七、清乾隆《香山縣誌》卷六有傳。伍瑞隆詩,諸別集多已佚,僅存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天啓四年刊本《臨雲集》十卷,該集一至五卷爲詩,後五卷爲文。今以《臨雲集》爲底本整理。他書輯得佚詩,附於末卷之後。 ► 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