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方正學先生祠堂

燕歌一夜滿都城,大內罘罳火徹明。 無復看書延侍講,仍傳天語勞先生。 兩朝事往君恩在,十族煙銷詔草成。 爲問精靈何處是,雨花臺畔子規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方正學:即方孝孺,明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
  • 燕歌:指燕地的歌曲,這裏可能指北京城內的歌聲。
  • 大內:指皇宮。
  • 罘罳(fú sī):古代宮殿中的一種網狀屏障,用於防止鳥類進入。
  • 延侍講:指邀請講學。
  • 天語:指皇帝的話語。
  • 十族:指方孝孺被株連的家族成員。
  • 詔草:指皇帝的詔書。
  • 精靈:指方孝孺的靈魂。
  • 雨花臺:位於南京,是方孝孺的故鄉。
  • 子規:即杜鵑鳥,常用來象徵哀怨和思念。

翻譯

燕地的歌聲一夜之間響徹都城,皇宮中的罘罳被火光照得通明。不再有邀請講學的場景,但仍傳來皇帝的話語慰問先生。兩朝的歷史已成往事,但君王的恩情仍在,十族的煙火已消散,詔書已經完成。我想知道方孝孺的靈魂現在何處,是否在雨花臺畔,伴隨着杜鵑的哀鳴聲。

賞析

這首詩是葉向高爲紀念方孝孺而作,通過描繪燕歌滿城、宮火徹明的景象,表達了對方孝孺的深切懷念。詩中「無復看書延侍講」一句,反映了方孝孺生前的學術地位和影響。後兩句則通過「君恩在」和「詔草成」來表達對方孝孺忠誠與犧牲的敬意。結尾的「雨花臺畔子規聲」則寄託了對逝者靈魂的追思和哀悼。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對方孝孺一生的高度評價和深切緬懷。

葉向高

明福州府福清人,字進卿,號台山。萬曆十一年進士。進編修。歷南京禮部右侍郎,改吏部,數上疏言礦稅之害。以忤首輔沈一貫,久滯南京。三十五年,入閣,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次年爲首輔。數陳時政得失,帝輒不省,所救正者不過十二三,遂累章乞休,四十二年,得歸。天啓元年,復爲首輔。魏忠賢擅政,興大獄,向高數有匡救。忠賢恨之,而朝士與忠賢抗者皆倚向高。楊漣劾忠賢二十四大罪疏上,向高謂事且決裂,不以爲然。乃奏請聽忠賢歸私第保全終始。忠賢益恨,藉故指爲東林黨魁。向高以時事不可爲,遂力請歸。四年,罷去。卒諡文忠。有《說類》等。 ► 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