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乞功

· 成鷲
東鄰女兒具瓜果,西鄰女兒不舉火。 金針綵線夜登樓,竹戶蓬門早扃鎖。 同是當時乞巧人,不信天孫巧如我。 去年繡出雙鴛鴦,今年織作雙鳳凰。 賣與人間恐無價,重緘什襲牢深藏。 粗繪弊布閱寒暑,三旬九食甘糟糠。 始知大巧不如拙,區區畏向時流說。 天孫雖巧機杼勤,河漢年年悵離別。 寂寞何如姑射仙,萬古肌膚似冰雪。 寄語東家乞巧兒,紅顏薄命當知之。 不願金針得天授,不願瓜果縈蛛絲。 但願長爲田舍婦,挾薪戴畚無非儀。
拼音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