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翁山歸自金陵予將入瀧水賦贈

· 成鷲
君不見至人有身無四大,乘風穩踞溟鵬背。下覽九州如歷塊,朝發越裳暮燕代。 君不見至人善行不任足,馳驅直入蝸牛角。縱橫遊說蠻與觸,三軍解甲輿脫輻。 斯人人耳無大奇,致虛守靜如伏雌。中間真宰微乎微,神出鬼沒不可知。 去年盡室吳江去,江邊欲與鴟夷住。高堂有母生喜懼,自刺扁舟出煙霧。 歸來重理漉酒巾,黃花彩服參差新。炙雞秉燭招比鄰,黑貂貰過牆頭春。 興來起舞醉無力,舉觴遍告座中客。此身有母難許國,自作散儒深可惜。 深可惜,未忍聞,長歌短曲聊和君。明朝我向瀧西隱,世事悠悠勿復雲。
拼音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