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再參天目

· 成鷲
盡天上日月星辰作雙目,覷不破當今諸方老耆宿。 盡大地風雲雷電隨兩足,遊不遍天下名山陵與谷。 何如瞎驢開眼見主賓,跛象橫行無背觸。老師老矣胡爲哉,十年兩度參天目。 當時親見作家來,教餐胡餅因中毒。至今吞吐總無端,恰是桃花正開梅子熟。 無絃琴在憶鍾期,未惜腰包重結束。一片孤雲萬里風,直上高峯倚竿木。 等閒會計草?錢,六六原來三十六。去時春載陽,歸來秋已肅。 鐵牛渡海吃鐵鞭,金翅摩空啄金慄。中間不隔一毫端,圜是蒲團方曲錄。 我本山中人,還山有茅屋。年年盡送渡江僧,頑石明知不是玉。 但願獨坐飛雲峯頂待師回,自把一枝無孔笛吹無字曲。
拼音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