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歌

· 成鷲
蠟燭一寸長,照我萬古心。人壽不得如天地,何況天地終湮沉。 今年舍我去者三百六十日,去日之日,來日之日,倏忽往還成古今。 古今今古轉相迫,大地茫茫同作客。當前錯過騅莫追,西方未明東方白。 人人盡道明日是明年,忘卻今年今月今日與今夕。 今夕云何,歲月無多,膏火自煎爍,金石潛銷磨。一元十二會,剎那還剎那。 剎那剎那那更得,時乎時乎胡可失。北風吹霜疾如箭,犁星既沒水生骨。 東鄰沽酒守庚申,南舍焚香祠太一。山翁不知老將至,曲枕右肱舒左膝。 天雞啼破夢中春,一道神光生白室。大聲喚起隔年人,此時正是臘月三十日。
拼音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