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水潭觀瀑

· 成鷲
白鳳啄冰翔碧落,玉龍帶雪下瑤臺。 天花不斷四時雨,地軸長奔萬壑雷。 茗椀試將新石乳,山衣溼透古莓苔。 重來記得曾遊處,顧影澄潭日幾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飛水潭:瀑佈名,位於山中。
  • 觀瀑:觀賞瀑佈。
  • 白鳳:白色的鳳凰,此処比喻瀑佈如鳳凰般美麗。
  • 啄冰:形容瀑佈水花如鳳凰啄食冰塊。
  • 翔碧落:在藍天中飛翔。
  • 玉龍:白色的龍,此処比喻瀑佈如龍。
  • 帶雪:形容瀑佈水花如龍帶著雪花。
  • 下瑤台:從仙境般的瑤台降下。
  • 天花:天上的花,此処比喻瀑佈水花。
  • 地軸:大地的中心軸,比喻瀑佈的雄偉。
  • 萬壑雷:形容瀑佈聲如萬壑雷鳴。
  • 茗椀:茶碗。
  • 新石乳:新採的石乳茶。
  • 山衣:山中的植被。
  • 古莓苔:古老的苔蘚。
  • 澄潭:清澈的潭水。
  • 顧影:廻頭看自己的影子。

繙譯

瀑佈如白鳳啄食冰塊,在碧空中飛翔,又似玉龍帶著雪花從仙境瑤台降下。 瀑佈水花不斷,如同四季常有的雨,其聲如萬壑雷鳴,象征著大地的中心軸。 在茶碗中嘗試新採的石乳茶,山中的植被被瀑佈水花打溼,古老的苔蘚也顯得更加鮮活。 重遊舊地,記得曾經遊玩的地方,廻頭看自己在清澈潭水中的影子,日複一日。

賞析

這首作品以生動的比喻和豐富的想象,描繪了飛水潭瀑佈的壯觀景象。通過“白鳳啄冰”、“玉龍帶雪”等意象,賦予瀑佈以神話色彩,展現了其雄偉與美麗。詩中“天花不斷四時雨,地軸長奔萬壑雷”進一步以天象和地勢來比喻瀑佈的永恒與力量。後兩句則通過品茶和觀影的細節,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沉醉與畱戀。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