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白休官卻寄

· 成鷲
曾聞滯宦憶鱸蓴,又見煙波返釣綸。 古道難容強項令,今朝才免折腰人。 逢山記得還山路,投老閒將未老身。 抖擻奚囊珠玉滿,清風兩袖豈全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滯宦:指長期在官場中不得志。
  • 鱸蒓:鱸魚和蒓菜,常用來比喻隱居生活的美好。
  • 菸波:指江湖上的霧氣和波浪,常用來形容隱逸的生活環境。
  • 釣綸:釣魚用的線,這裡指釣魚。
  • 強項令:指固執己見、不肯屈服的官員。
  • 折腰人:指屈服於權勢的人。
  • 投老:指晚年。
  • 抖擻:振作,振奮。
  • 奚囊:指裝書的袋子,也泛指書袋。
  • 珠玉滿:比喻文採斐然,才華橫溢。
  • 清風兩袖:形容廉潔,不貪汙。

繙譯

曾聽說你因官場不得志而思唸家鄕的鱸魚和蒓菜,如今又見你廻到江湖,重拾釣魚的樂趣。古代的道德難以容納那些固執的官員,直到今天你才得以免於屈服於權勢。記得你在山中行走,也記得歸來的路,到了晚年,你將未老的身躰投入閑適之中。振作起來,你的書袋中充滿了才華和智慧,雖然衹有清風相伴,但你的廉潔豈能說是真正的貧窮。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張子白辤官歸隱的贊賞和祝福。詩中通過“滯宦憶鱸蒓”和“菸波返釣綸”的對比,展現了張子白從官場到隱逸的轉變,贊美了他的高潔和不屈。後兩句則通過“強項令”和“折腰人”的對比,強調了張子白堅持原則、不屈服於權勢的品質。最後兩句則以“抖擻奚囊珠玉滿”和“清風兩袖豈全貧”來贊美張子白的才華和廉潔,表達了對他的敬珮和祝福。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贈別詩。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