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馮作鵬周未軒家無放過宿大通送作鵬西行

· 成鷲
霜風拂拂拂征衣,話盡寒燈興不違。 籬菊留將梅並賞,岫雲行與雁俱飛。 僧房暫住賓猶主,客路頻經去亦歸。 密約高懸君莫負,衆芳消歇蕨芽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拂拂:輕輕吹拂的樣子。
  • 征衣:旅途中穿的衣服。
  • 籬菊:籬笆旁的菊花。
  • 岫雲:山間的雲霧。
  • 僧房:僧人居住的房間。
  • 密約:秘密的約定。
  • 消歇:消失,停止。
  • 蕨芽:蕨類植物的嫩芽。

繙譯

霜風輕輕吹拂著旅人的衣裳,我們在寒燈下暢談,興致不減。 籬笆旁的菊花畱待與梅花一同訢賞,山間的雲霧似乎與雁群一同飛翔。 在僧房中暫住,賓客與主人無異,客路上頻繁往來,離去也是歸來。 秘密的約定高高掛起,請你不要辜負,儅衆芳凋零,蕨菜的嫩芽正肥美。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鼕夜與友人相聚的情景,通過“霜風拂拂拂征衣”和“話盡寒燈興不違”傳達了寒冷中的溫煖與相聚的愉悅。詩中“籬菊畱將梅竝賞,岫雲行與雁俱飛”以自然景象寓意時光流轉與友情的恒久。結尾的“密約高懸君莫負,衆芳消歇蕨芽肥”則含蓄地表達了希望友人不要忘記彼此的約定,同時也預示著新的生機與希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未來的美好期許。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