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川羨魚

有客百愁侵,求魚正在今。 廣川何渺漫,高岸幾登臨。 風水寧相阻,煙霞豈憚深。 不應同逐鹿,詎肯比從禽。 結網非無力,忘筌自有心。 永存芳餌在,佇立思沈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臨川羨魚:站在水邊羨慕魚兒,比喻只有願望而沒有措施,對事情毫無好處。
  • 渺漫:miǎo màn,廣闊無邊的樣子。
  • :dàn,害怕,畏懼。
  • 逐鹿:比喻爭奪天下。
  • 詎肯:jù kěn,豈肯。
  • 忘筌:wàng quán,忘記了捕魚的筌,比喻達到目的後忘記了原來的憑藉。
  • 芳餌:fāng ěr,香餌,指誘人的條件或手段。
  • 佇立:zhù lì,長時間地站立。

翻譯

有一位客人心中充滿了百般憂愁,他渴望在今天能夠得到魚。 廣闊的河流無邊無際,高岸之上他多次登臨。 風和水難道會阻礙他嗎?煙霧和霞光又豈會讓他畏懼深邃? 他不願與他人一同爭奪天下,又豈肯與禽獸相比。 編織漁網並非沒有力量,忘記了捕魚的筌是因爲心中自有打算。 永遠保留着誘人的條件,長久地站立思考,思緒深沉。

賞析

這首詩通過「臨川羨魚」的比喻,表達了詩人對於現實困境的無奈和對理想追求的執着。詩中,「廣川何渺漫」描繪了詩人面對的廣闊世界,而「風水寧相阻,煙霞豈憚深」則展現了詩人不畏艱難險阻的決心。最後,「永存芳餌在,佇立思沈沈」則暗示了詩人對於理想的不懈追求和深沉的思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於人生理想的堅持和對現實困境的超越。

張正元

張正元

生卒年不詳。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濟西)人。德宗貞元五年(789)登進士第,授校書郎,一度曾回河中,盧綸有《秋夜宴集陳翃郎中圃亭美校書郎張正元歸鄉》詩。十八年八月自嶺南節度掌書記試大理評事擢爲邕州刺史、邕管經略使。約於順宗永貞元年(805)去職,其後事蹟不詳。生平事蹟見《舊唐書·德宗紀下》。《全唐詩》存其詩2首。其中《冬日可愛》詩,《文苑英華》題陳諷作,歸屬未定。 ► 2篇诗文

張正元的其他作品